很多人說不懂藝術,藝術不像學術,有一定的邏輯跟規則可以推演。

奔放、錯亂、交雜、瘋狂、典雅、抽象、意境......等,姑且用這些形容藝術 還不足以表達作者的思想。過去藝術家用畫布釋放內心的感動,現今的藝術家用科技多媒體提出對傳播媒體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反思,提供我們對現實生活看似正常的現象提出不同觀點的反駁。現代人對聲光效果的胃口越來越龐大,無形中忽略自己本身逐漸的被媒體所操控。老子主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多媒體影像的發達 卻使我們的感官越來越退化。

 

當走進丹.葛蘭漢的作品中"幾秒鐘前的你",在一個四面都是鏡子的空間中,面對著螢幕,放映出剛進入這個空間的自己。突然有點手足無措,尷尬又不自在,在螢幕上的我,是剛剛的我,但現在的我存在這個實際空間中。上一秒的舉手投足,都在下一秒映在螢幕上。彷彿被窺視般,看著自己被螢幕再現。這是作者對參觀者的一個玩笑?本來是懷著來看展覽的心態,一進去卻發現自己變成作者作品的一部分,從螢幕上看到的自己又呆又蠢,心理竊笑著被丹.葛蘭漢幽了一默。

 

 

電視螢幕放映著布魯斯.諾曼,不斷的在一個空間中踱步,走來又走過去,累了就坐下來休息,如果只用一秒鐘的時間撇過這不起眼的黑白紀錄片「漫步工作室」

那就真的失去觀賞藝術的樂趣。基本上,我認為藝術的空間不存在時間。布魯斯.諾曼藉由探討個體與時間的關係延伸到個體與空間的關係,試想你在一個空間中走動,帶動的不只是個體的移動,同時還有時間的流逝,藉由體驗空間的方式呈現作品,讓我在走動的時候開始思索空間與時間之間的關係。同樣的在「工作室裡的禿鷹」,又多了一份諷刺的幽默,一隻禿鷹被無厘頭的被丟進工作室中,從牠在裡面移動、破壞的一舉一動被攝影機紀錄下來,其實又滿足了這群參訪者窺視的感覺

 

 

再來是蓋瑞.希爾的作品,他結合影像 聲音 文字呈現對語言及文本的反思。

有語言但不一定有文字,有文字就一定有語言。因為文字是存在一個空間中的體系,我們所用的紙本、書籍都是文字存在空間的證據。而文字的敘述,則是經過一連串的結構體系而產生的文本。當文字出現在影像當中,配合的卻是全然不搭調的聲音與畫面,在錯綜的聲光刺激下,最後還是選擇聆聽原始的言語表達。

 

 

這趟的藝術饗宴帶給我的衝擊很大,除了顛覆我對媒體藝術的刻板印象(如燦爛的聲光影像及互動)還提供我以往在課程中學過的反思文化,讓我體驗到藝術對於科技媒體反思的具體呈現所帶來震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dy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