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藍眼睛

對於看遊記已經累積一定程度的妙麗來說,地圖上的藍眼睛表現算是中上等級。當然,批評一本書最好要有個依據,不過有沒有客觀就見仁見智了。先說標準吧,首先,真正好的旅行者對當地的風土民情一定都會有初步的認識,顯然這位作者已經籌劃絲路之旅很久,並且也細心的做了功課,對當地有鉅細靡遺的敘述。
並且在每個章節的後面附上了旅遊資訊,這對於看了書後躍躍欲試的讀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並且作者很細心的在專有名詞加上附註,版面乾淨俐落,讓人不會一邊帶著疑惑卻有要讀完整篇才能知道專有名詞的意思。最讓人激賞的一點,在全書的最後附上所有文中提到的人名地名的原文,對!這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對行動派讀者來說,有了這些附註,有機會還真的能派上用場。

引經據典很重要,當然不至於要寫先賢先盛的名言,而是能在文中活用當地俗諺語,自然不做作的表現在文章裡面,顯然作者也知道帶領讀者進入異國情調的世界,在文中不時現學現賣了些當地話。
此外,作者藉由史料來介紹當地,又增加了文章的分量,但美中不足的是遊於取材明顯是直接節錄史書內容因此史料過於生硬,讓讀者會想草草了結該文,以繼續讀遊記的部份。文史融合於一體,就妙麗的淺見,目前為止就是余秋雨大師的作品表現是最活靈活現,他能不露痕跡的敘述一件史事,如風如雨,輕輕飄過你眼前,感覺不到壓力,也有很強烈的存在感。(一定有人無法體會我在說啥,因為有人聽到余老的文章就直接放棄的)
當然有人批評余老的史事部份有失真,不過就他老人家的回應是,要為文學增添浪漫氣息,真實總要少幾分,虛擬也要多幾分。好吧,大師都這麼說話了,你要馬跟他坳嘛。
回到主題,話說這本書的副標就是"兩個台灣女子的絲路之旅"。為什麼一要強調台灣、二要加強女子、三要附註絲路呢?

當然有人會說

"人家就這樣想啊,那不然咧?"

"不長進不長進!給我去跪主機板~!"


這三個key word就可以賣給三個不同市場的人,首先強調台灣,吸引本土意識強的人的眼光。當他得知去這個地方旅遊的是台灣人,一定有興趣拿來翻翻,臺灣人耶~!走出去是國家之光,不支持一下怎麼行。這本書買了!
二加強女性身份,這又牽扯一堆拉哩拉雜的性別符號巴拉巴拉,在此不贅述,但女性意識強的人看到的是,哇~!兩個女生這麼有勇氣跑那麼遠自助旅行,好厲害唷!但是書好厚,還是買回家看好了。
三附註絲路,對於已經厭倦閱讀歐美遊記的讀者來說,有絲路加持是一針強心劑。此外為什麼用絲路咧,大家在國中甚至國小就知道有絲路這個地方,沒錯,絲路對我們來說是個熟悉又遙遠陌生的一個名詞,今天翻開書來可以掀開他的神秘面紗,說什麼都要給他寥落去。
一個標題,背後其實有符碼操控以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dy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