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了啦,要吃什麼咧?」
「去吃等很久排骨好了!」
這是我們的默契,雖然來自不同的的個性、教育、生長環境,
只要和我湊在一起的朋友,很容易就接受用更貼近生活經驗的暱稱,
來呼喚一間店,或是一個人。
只要是我的朋友,都有這種習性,並且在大學時期,
和我的麻吉自創了很多的讓旁人聽了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專有名詞。
「週末要去哪裡?」
「當然要去那裡啦!!」
伴隨著興奮的表情
到底是哪裡?我才不告訴你咧!!
這裡那裡,都是有深遠的共通回憶跟默契的。
有那裡,當然有這裡啦~不過這裡又是哪裡,
等你跟上我的智慧就知道了(欠打樣)
跟我的好姐妹,還會出現一些顛倒式的命名法。
例如,有間飲料店叫「神農」偏偏我們都叫它「鬼農」,
神對鬼,農應該對工的,可是當初沒想那麼多,
也就較習慣了。要適應這種命名法,不但中文造詣要好,
腦筋動的快,還要具備一些後天學不來的智慧。
一間叫「多麥綠」的店,我們叫它「少米紅」;
當紅藝人「小甜甜」(Britney)我們叫它「小酸酸」
其他還有很多顛三倒四錯綜的個性化命名法,在此就不一一說明了。
另外還有一種是行體化的命名,最經典的莫過於「哈一根」,
那是我去台中的時候,我跟鳥阿姨聊天間撞擊出來的火花,
其實那說的是烤玉米,
後來衍生成為冰淇淋或是熱狗等「根狀物」的食物。
當然這種用語只能流傳在我跟麻吉之間,
哪個男生這樣子問我的話,你可以等著收法院傳票了!
現在跟同事流傳的一些店名,
包括「早餐店奶茶義大利麵」、
「兒童餐便當店」、「合成牛肉」、「噁心大蛋餅」
每次說到這些店名,我都會笑到不能自已。
接下來的日子中,還是有很多新創意名稱是值得期待誕生的!